关于印发《杨箴红同志在全院公共基础课 教育教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通知
日期:2017-10-12 00:00:00  发布人:党政办公室

院属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院公共基础课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7年10月11日院党委召开全院公共基础课教育教学工作座谈会,党委书记杨箴红发表重要讲话,院长刘士欣主持会议,副院长李庶泉,党政办、宣传部、教务处、人事处、科研处、基础教育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院长、教学副院长,公共基础课教研室主任及教师代表参加座谈会。现将杨书记讲话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讨论,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

2017年10月12日

加强公共基础教育 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杨箴红同志在全院公共基础课教育教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院公共基础课教育教学工作座谈会,是经学院党委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院的公共基础课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院内涵建设水平。

刚才,7位公共基础课教研室主任和4位公共基础课教师代表分别作了发言,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讲的非常好。庶泉副院长对近年来我院公共基础课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下面,结合个人思考,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加强公共基础课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一)加强公共基础课教育教学,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所以,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责任所在。全院上下必须站在立德树人是一项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战略工作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公共基础课教育教学工作,全力推进立德树人工作落地生根。

(二)加强公共基础课教育教学,是提升新时期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当今世界是一个人才竞争的世界,人才的竞争不仅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更在于人才的基本素质。这些基本素质主要包括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科学的思维、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科学家爱因斯坦尖锐地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也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辨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可见,只有充分重视公共基础课的教育,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公共基础课作为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关于公共基础课,我的理解:一是立身课,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修心课,培养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三是健体课,保障健康的身体、健壮的体质;四是工具课,学习语文、计算机、外语等公共基础课程,可提高日常生活中基本的工作技能。可以说,公共基础课是学习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是现代社会中学习和掌握其它学科知识的必备文化。高职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外,还必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动手能力、竞争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而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就要精选必需的社会知识、心理学知识,把人文社会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理论有效地结合起来。加强公共基础课的学习还是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需要。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写的报告中提出的未来教育发展的“四大支柱”,即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

(三)加强公共基础课教育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首先,公共基础课作为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公共基础课是学习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是现代社会中学习和掌握其它学科知识的必备文化。高职教育虽然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任何一种技能的培养、发展和提高都是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之上的。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学生要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或服务技术,就必须在已有高中阶段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基础知识。况且,我国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基础普遍比较差,综合素质相对薄弱,更需要加强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安排,是为了满足高职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曾有一位叫张新德的老师在文章中谈到:“数学是培养人的科学思维能力的一种最好的训练。”并列举出四川大学曹广福的话:“一个大学生未来成就如何,关键要看他的数学修养达到何种程度。”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严密的推理方面的确有着重要作用。哲学的抽象思维、法律的逻辑思维也是科学思维,学习这些课程也是“最好的训练”。

其次,在现代社会中,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变化迅速,职业和岗位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一个人终生只从事一项工作已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个人无法预知自己将来从事何种工作,如果只掌握一门相对固定岗位的专业技能,必然会使专业过窄,职业知识和能力受限,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因此,学好公共基础课,是将来转岗、创业立业的前提条件。高职教育对于每个学生都只能作为终身学习的一个环节,所以教学必须为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和终身学习预留出一定的发展空间。在这方面,公共基础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再次,高职教育除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外,还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是指职业角色从事一定岗位工作所需的个体能力,它由知识、理解力和技能诸要素构成,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地发挥作用,其中任何一种孤立能力要素都难以完成职业活动。

最后,加强公共基础课的学习还是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需要。德国职业院校就把历史、艺术、英语作为必修课。2005年1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我国现阶段,有些大学生个人主义倾向严重,诚信缺乏,协作精神差,国家和集体观念淡漠,……但同时他们又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尤其是人文课,有助于大学生养成具有民族观念、大局意识等政治思想素质,诚信、敬业、团队、勤奋等职业道德。

二、落实教学大纲,保质保量开足开好公共基础课程

近几年,我院在公共基础课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应充分肯定,但也应看到问题和不足:一是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认识还没有提高到政治的高度;二是师资力量不足,现有教师素质亟待提升,有的公共基础课教师年龄老化,缺少新生力量;三是开课率不足,没有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学时任务;四是教学条件不足,由于管理理念跟不上,现有教学设施没有利用、管理好,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五是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教学效果也不够好。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看清不足,多措并举,提升质量。要按照《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教学文件及教学大纲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公共基础课程,规范课程设置。决不能以专业课重要为由,挤占基础课课时。

思政课、语文、英语、公共体育、公共艺术(音乐、美术、书法)、计算机基础应用、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等必修课程,要按照教育部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和学时。公共艺术课程要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之中;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可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也可以多种形式融入专业课程之中。还应根据需要,开设有关形势任务、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人口资源、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

三、坚持多措并举,加强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

(一)注重教育培训

要突出教师在教职工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在分配中的优先地位。要牢固确立教师在学院新一轮发展中优先发展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技能精湛、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富有创新精神、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教师业务技能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复合型发展。教授、副教授要走上讲台,为学生讲课和开展讲座。要注重加强公共基础课程教师队伍培养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建立五年一轮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教师课程素养,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

(二)注重补充调整

按照课程设置、课时要求和工作量,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公共基础课教研室需要,足额配备公共基础课教师。人事处要加紧调研,把公共基础课教师列入全校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提交党委会研究。根据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实际需要,积极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优秀公共基础课教师承担公共基础课教学任务。鼓励公共基础课教师探索与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注重培养使用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学历提高与技能提升并重的原则,高标准选拔、多渠道培养,使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成长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团队。

四、严格教学管理,加强公共基础课课程建设

(一)加强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

1.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各专业门类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顺应时代发展,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学时和教学方式,以保证基本培养标准。要遵循“够用”的原则,突出生存技能的培养,围绕“能力”转变教学、开展活动,开设相关拓展课程,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打造精品课程。加大对公共基础课的网络信息化支持力度,完善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充分利用优质网络教学资源,推进开放教学,构建多渠道、立体化的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争取2-3门公共基础课达到省级以上精品课程标准。

3.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强化公共基础课教学过程监控,每学期对任课教师的教案、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辅导答疑和教学进度进行全方位的专项督查;院领导每学期至少听一堂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认真开展专家评审、同行评议、学生评教、后续评价,促进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4.加大教学设施投入。加大公共基础课实验(践)教学的投入,保证项目开出率,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践)项目的开设与开展;加快体育场馆建设,加大图书资料投入,进一步改善公共基础课教学基础设施条件。

5.规范教材选用。核心公共基础课要按照专业培养目标需求选用相应的国家级规划教材;鼓励教师编写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学辅导材料,扩充学生学习资源。

6.完善激励机制。设置公共基础课教学竞赛专项奖,定期开展公共基础课的讲课及教学技能竞赛;设置公共基础课教改专项,引导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面向长期坚持公共基础课教学、表现突出、教学质量得到师生公认的教师,每年评选一次公共基础课教学特别奖,将教学工作质量作为教师的职称评聘、岗位津贴评审发放的重要条件。

(二)推进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

提高公共基础课的课程质量与教学效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基础,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

一要改革公共基础课程。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系统改革公共基础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应用能力,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加强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坚持能力为本的教学要求,拓宽学生文化视野。优化教学手段,因材施教,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课堂呈现形式与学生学习规律之间的有机对接,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转变。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教学资源,扩大微课、慕课、网络课程等的应用范围,打造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课堂,切实提高教学效益。加大对学习过程的考核,提高平时学习、期中考试等环节在总成绩的占比。把公共基础课考试成绩合格与否与学生毕业挂钩,凡公共基础课考试成绩不合格者,不准毕业。

二要提高课堂效率。教育部长陈宝生讲,既要到课率,又要抬头率。不少老师反映,学生上实训课积极性很高,但一旦上文化基础课就打瞌睡。仔细观察发现,实训主要是让学生动手,而文化基础课则主要是采用讲授式,灌输为主,听得昏昏欲睡,再加上学生本来学习基础就不好,有的内容听不懂,所以只好放弃学习了。可见,要“开好”公共基础课还必须致力于教学方法改革,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方法,多采用参与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多途径多方式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听众”或“观众”。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课时要求,借鉴本科院校做法,对某些公共基础课可尝试大课制,实行集中授课,既可节约教学成本,又利于统筹排课。

三要实行分类个性化教学。完善公共基础课的分级及个性化教学与管理,实施因材施教,满足不同知识基础学生或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思政课实行“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打破以往思政课按教材章节体系平铺直叙、面面俱到的传统教学方法,实行理论教学、专题教学、课堂讨论、实践教学等“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设置理论教学模块与专题教学模块,以案例分析教学法为主导,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讨论、实践教学等。理论教学主要讲授最基本、最重大的理论问题;专题教学则注重调查研究,围绕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应遵循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等系列问题,开展系列专题讲座、专题教学;课堂讨论以案例分析为主导,选取典型案例或问题展开教学与讨论;实践教学则通过观读、调研、比赛等手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用”结合,“知”“行”相融,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政课教师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引领,把立德树人贯穿思政课的全过程,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思想宣传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进一步深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良性运转的机制,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切实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实行分级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类、不同级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案,实行教与学的滚动管理,开展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多元化的英语学习需求。公共体育课可推行灵活的、课内外结合的俱乐部式教学模式,设立健身类、技能类、体育文化类等体育选项,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课堂实践及自主锻炼两种形式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实现“育体”向“育人”转变。

四要加强体育训练。体育课教学与公共基础课同等重要。要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要积极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理念,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注重教体结合,完善训练和竞赛体系。要积极支持大学生公共基础课学科竞赛和体育竞赛活动,着力提高教师的团队指导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竞赛(技)成绩和水平,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成才路径。

五要进行审美教育。现代社会要求全面素质的提高,而审美能力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具有重要作用。审美能力的高低对一个人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要加强美学知识的学习,增加审美知识的积累,明确什么是美,什么是审美,为什么审美,只有把这些基本的审美知识弄清楚了,才能为审美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若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还要在平常多加强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比如说音乐、舞蹈、歌剧等等,不只是光接触些美术和设计有关的知识就足够了,还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只有积累更多更广泛的知识才能逐步积累自己的审美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平常生活中要注意多观察周围的世界,在观察中要善于用眼用心用脑去观察,使审美能力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逐步提高起来。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一定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进行,以艺术教育为主要途径及主要内容,将其落实到审美教育的每个环节中去,从而提高学生审美的范围和质量。

(三)继续办好“知行大讲堂”系列专题讲座

“知行大讲堂”是我院提高师生人文素质、加强文化育人工作、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的一项创新活动,我们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品牌战略,打造校园文化精品,将“知行大讲堂”作为学院文化和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实践平台,纳入全校“思政”建设框架。要坚持“立足本院、外聘专家、全院参与、服务学生”的理念和思路,遵循学术性、人文性、开放性原则,以文明礼仪、传统文化、形势政策、法律法规、网络安全、人文科学、社会历史、经济政治、科技教育、职业规划、创新创业等方面为选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邀请相关知名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人物,组织校内公共基础课教师和教授,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培育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基础教育部、教务处、宣传部、学生处、团委、图书馆等有关职能部门和各教学院部要发挥主动、积极配合,充分发掘内部潜力,着力打造“周职文化讲堂”品牌,推出一批在省内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精品,营造体现时代特征、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良好育人环境。

同志们,今天的会议既是公共基础课教育教学工作座谈会,又是一次强化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推进学院内涵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推动会。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积极探索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加快推进公共基础课课程建设,持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开创我院各项工作新局面!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 2017年10月12日印发


点击数: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